激光切管卡盤的安裝流程需嚴格遵循機械定位、精度校驗、功能復檢等步驟,以下為詳細安裝流程及要點:
一、基礎定位與固定
激光切管卡盤命名與固定:
將兩個激光切管卡盤按設計要求固定在工作臺面上,左側命名為“尾卡”,右側命名為“主卡”。使用固定螺釘旋緊尾卡,拆除防塵罩殼以暴露測量部位。
尾卡旋轉中軸校準:
上母線測量:將磁性表座固定在機床床身上,表針指向尾卡頭部旋轉部位的上母線。左右移動安裝臺面,測量數(shù)值誤差需控制在0.05mm以內。若超差,通過在激光切管卡盤安裝底平面兩點墊銅皮調整。
側母線測量:表針指向尾卡頭部旋轉部位的側母線,同樣要求誤差在0.05mm以內。超差時,通過微微轉動激光切管卡盤安裝基座調整。調整后需重復檢查上母線精度,確保雙指標達標。
二、主卡與尾卡相對精度校準
垂直度校準:
以尾卡中間為基準,測量主卡背面基準平面相對于尾卡旋轉中的垂直度。將磁性表座固定在尾卡端面,百分表針指向主卡基準外平面,轉動尾卡一圈,觀察橫向豎向四點值差。若橫向超差,調整主卡安裝基座;若豎向超差,墊銅皮調整激光切管卡盤安裝底平面。需反復調整直至誤差在0.05mm以內。
同軸度校準:
測量主卡旋轉中間與尾卡旋轉中間的同軸度,即兩激光切管卡盤中間等高。將百分表針指向主卡基準孔內壁,轉動尾卡一圈,觀察橫向豎向四點值差。橫向超差時,橫向移動主卡安裝基座;豎向超差時,墊銅皮調整激光切管卡盤安裝底平面。調整后需重復檢查垂直度精度,確保雙指標達標。
三、定心精度與整體精度檢測
定心精度檢測:
將兩激光切管卡盤距離調整至500mm-1000mm,夾持同一根芯棒(長1500mm-2000mm,直徑30mm-50mm)。磁性表座固定在機床床身上,百分表指針指向距離卡爪30mm左右的芯棒外圓處,轉動激光切管卡盤及芯棒,測量跳動在0.1mm左右即為合格。若超差,調整相應卡爪位置。
整體精度檢測:
保持兩激光切管卡盤距離在500mm-1000mm,夾持同一根芯棒。百分表指針指向距離激光切管卡盤卡爪30mm左右的芯棒外圓處,前后移動尾卡,使尾卡與主卡距離在-100mm至1000mm左右,觀察百分表指針數(shù)值差在0.05mm左右即為合格。同樣方法檢測芯棒側面外圓,數(shù)值在0.05mm左右即整體安裝合格。若超差,需檢查各步驟細節(jié)或精度超差項,直至達標。
四、關鍵技術要點
夾持定位精度檢測:
前后激光切管卡盤同時夾持檢棒,拉開距離后旋轉激光切管卡盤,分別檢測夾持定位精度和重復定位精度。
精度控制:
每個環(huán)節(jié)的誤差值需盡可能調至小,避免誤差累積影響切割精度。機床本身加工精度、剛性和直線度有限,且切割材料多存在彎曲,需嚴格校準。
復檢標準:
使用經過雙頂 尖精磨的高硬度圓棒(非鍍鉻棒或圓管子)進行復檢。前后激光切管卡盤同時夾持檢棒,檢測前后激光切管卡盤的同心軸與機床導軌水平、垂直方向的平行度,誤差需在0.1左右。